【字体:大 中 小】 打印 收藏 分享到 |
紧扣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,以加快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和两项改革“后半篇”文章为统揽,按照“三个新突破、三个新提升、三个新发展、一个保障”的思路,努力开创新津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。 (一)实现三个新突破 一是养老服务新突破。坚持市场化逻辑,探索养老机构运营发展。推进敬老院3年工作计划,启动1个区级农村失能照护中心建设。打造1个信息化管理和护理人员培训试点,积极推动社区“养老管家”设置,建设2个社区嵌入式养老示范项目。加快推进全区智慧化养老水平。二是基层服务新突破。会同社治委完成社创支持中心建设,开展社会组织、社工赋能培训,力争社工数量较往年增长20%,社工机构数量增长15%。建设区社工促进中心、8个镇(街道)社工服务站、村(社区)社工服务室,搭建“1+8+n”社会工作服务体系。三是殡葬改革新突破。创新公益性公墓建设运营,深化与平台公司合作模式,维持并提升公益性公墓服务环境和质量,实现“政府、公司、居民”三方共赢。 (二)实现三个新提升 一是社会救助新提升。依托区关爱援助中心,创新“物质+帮扶+精神”的社会救助工作模式,逐步设立家庭陪伴式救助服务,着力提升特殊困难群众生活品质。二是婚俗改革新提升。融入生态、美学、生活、产业等多种元素,打造与绿道公园景观有机融合的美学示范公园式婚姻登记中心。引导婚事新办、倡导喜事小办等新风气。三是区划地名新提升。开展全区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监测。加强区划、地名和界线信息系统“一张网”建设,以数字经济赋能城市发展,深化“互联网+”区划、地名和界线管理模式。在新津行政区划图上标注重点企业、特色地名,助力新津经济社会发展。 (三)实现三个新发展 一是基层治理新发展。高质量完成村(社区)、组换届选举工作,并指导换届选举后村规民约、居民公约的修订完善,把村(居)民素质提升写进村规民约,组织开展最美村规民约评选。开展小区院落民主协商议事示范点创建,加快实现由乡村向现代都市转变,提升城市总体形象。二是儿童工作新发展。完善我区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协调机制,培育儿童类社会组织不少于2家,构建“社工+儿童督导员+儿童主任+童伴志愿者”四维支持体系儿童服务平台。进一步健全我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。三是兜底保障新发展。健全多层次的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体系,稳步提升兜底保障覆盖面,加大临时救助力度。认真落实残疾人补贴发放和救助制度,困难群体低保金、特困供养金等发放工作。确保困难群众不漏一户、不落一人。 (四)强化组织保障 局党组率先垂范,树牢“四个意识”,增强“四个自信”,做到“两个维护”,引导民政干部学党史、学民政史,悟思想、办实事、开新局。大力开展学习型、规范化、服务型机关建设。以“抓队伍、谋创新、强服务”为着力点,锻造一支忠诚、干净、担当、高素质、专业化的民政干部队伍。为加快建设“成南新中心·创新公园城”作出民政贡献。 |